人間通訊社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柏林人間佛教研究講座 歐洲弘法實錄分享

教育人文

字級

柏林人間佛教研究講座 歐洲弘法實錄分享

【人間社 包曉 德國柏林報導】 2025-09-04
柏林佛光山舉辦人間佛教研究講座,8月10日邀請歐洲弘法史田調團隊陳登翔博士、鄭維儀副教授及邱子倫博士,分享他們自7月25日以來在倫敦、巴黎與柏林道場的實地訪查與田野研究成果,將整理撰寫《歐洲佛光山弘法研究田野調查報告》,有現場及線上中、德人士85人共同聆聽。

課題主持人陳登翔首先開場,介紹課題的緣起與成員。他指出,本次研究旨在尋找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弘法足跡,傾聽歐洲各地道場的故事。他回顧佛光山在歐洲的起源,提到1990年11月10日,星雲大師應明禮法師之邀,率領徒眾前往巴黎參加越南淨心禪寺落成典禮。此後,佛光山與歐洲各界廣結善緣,至今在巴黎潮州會館,仍保存著大師當年講經弘法的照片。

學者們實地走訪巴黎佛光山法華禪寺所在的碧西聖喬治市多元宗教文化區,並在佛光山法師帶領下參訪了鄰居清真寺,見證不同宗教團體如親友般往來互動,和睦共處,充分體現星雲大師倡導的宗教共生與共榮。

陳登翔再介紹倫敦菩提園的歷史,並以自身三好人家成長經歷,強調宗教傳承的重要。作為第三代佛光人,陳登翔自小在佛光山熏習,最終仍選擇回歸佛光山大家庭,並期許柏林佛光山新成立的菩提園能蓬勃發展。

邱子倫以「從寺院到劇院:佛光山梵唄宗教傳播」為題分享。她以自身用鋼琴演奏觸動陌生外國人共鳴的經歷引入,讓聽眾直觀感受音樂的力量。隨後展示1999年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在倫敦皇家劇院演出的歷史照片,回顧佛光山自1990年以來在英國的弘法足跡。她特別讚揚倫敦佛光協會陳慧珊博士推動梵唄音樂、促進宗教對話及文化交流的貢獻。

邱子倫指出,音樂跨越語言與文化的隔閡,以柔和非說教的方式傳遞佛法,觸動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佛光山的音樂弘法不僅展現佛教莊嚴清淨之美,也為東西方文化交流開啟新契機。

鄭維儀則以「歐洲弘法史採風心得」為題,從佛教本土化與人間佛教理念切入,分享她在巴黎法華禪寺、倫敦佛光山及柏林佛光山的觀察。她介紹歐洲道場在本土化上的努力與成果,包括多語翻譯人才培訓、歐洲佛光聯誼會論壇、佛光中文學校,以及菩提園青少年佛門體驗營等。

鄭維儀特別強調翻譯的重要性,讚譽道場中進行同聲傳譯與經典翻譯的義工為「大菩薩」。她進一步指出,佛光山之所以能不斷發展,是因為星雲大師自始即重視教育,「唯有以教育培養人才,才能成就佛教事業,普濟群生,讓佛光普照全世界。」她期許柏林佛光山新成立的菩提園能承擔教育使命,培養年輕一代。最後,鄭維儀也介紹佛光山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的師資與辦學特色,歡迎青年學子加入。

三位學者的分享,不僅重現佛光山在歐洲弘法的歷程,也啟發與會大眾深刻體會:人間佛教在異域文化背景下的實踐,需因地制宜,廣結善緣,並善用音樂、教育與文化交流等多元方式,才能讓佛光普照五大洲。

青年陳蔓莉分享最受感動之處,是認識到星雲大師早在多年前即遠見卓識地推動教育與多語翻譯,為佛法廣傳世界奠下基礎。她作為德文專業學生,曾一度迷惘,但在聆聽學者分享與現場專業中德文翻譯後,重新找到歸屬感與使命感。

隨女兒參加活動的陳女士則表示,雖對佛教了解不深,但看到佛光山為青少年舉辦活動,培養正向能量,深感佛光山是利國利民的正信道場。
12345678910第1 / 451頁
追蹤我們